香港:不购物不打卡,去体验香港慢下来的另一面

Categories

也不记得是第几次去香港了,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好像是十年前,住在狭小的时钟酒店,暴走了几天,大包小包买了好几箱东西,酒店房间都快要放不下。后来大概是购物的渠道越来越多,对比也越来越多,香港的购物吸引力也越来越低。之后每一次去香港,一次比一次买得少,且越来越对香港高耸的物价感到乍舌。

现在的香港于我,从一个买买买的地方,变成了能够探望朋友、寻找好餐厅、享受好天气、或者坐在喜欢的咖啡店里发呆的城市。

这次去香港,不知道是不是刚过完双十一的缘故(但其实双十一我买得也算是很克制),购物欲望真的不强。路过Atelier Cologne试了香,纠结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没买,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零购物。所以,希望看到购物攻略的你可能会失望啦。但尽管如此,我这三天的体验却比以往更加丰富,比买买买更有乐趣。操着一口自诩converstaional level的广东话,在上环、中环、铜锣湾地区穿梭。相信我,这篇没有购物的香港推荐,会比随处可见的购物攻略更值得看。

一家适合慢下来的餐厅

香港的网红店很多,诸如九记牛腩、莲香居一类,大排长队吃过后觉得好像也就不过如此。这次本来没有特别打算去打卡的餐厅,听说朋友的朋友在香港开了自己的餐厅,而他曾经做过米其林餐厅Joel Robuchon的主厨,便想着应该不会差,不如去试试。

我们老夫老妻的,也是很久没有dinner date过了,刚好趁着这次机会,提前预约了周六晚上的VIP room。餐厅在铜锣湾的一座写字楼里面,位置稍微有些不好找,但香港好多不错的餐厅都是这样藏得比较深,这座写字楼里有名的餐厅也不少。电梯上到十层,打开门就是了。

VIP room的view非常好,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的夜景。隐私也非常好,除了上菜不会有人进来打扰。一落座先送了我们两瓶酒,我喝的是苹果味道的香槟酒,非常适合女生。另一瓶是红酒。不慌不忙的,一边喝,一边开始看菜单。

菜单有英文、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,选择困难的我直接让主厨帮我们决定了一套set course。每一道菜上菜的时候,帅帅的waiter小哥哥都会仔细介绍这道菜的食材、特色和吃法。加上甜点和最后赠送的消食鸡尾酒,整个晚餐我们一共吃了三个小时,从七点半到十点半,没有每一道菜都拍照,应该至少也有七八道course吧?重点分享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菜。

非常酥脆的餐前面包和第一道前菜,超级新鲜的蟹肉沙拉,第一口吃下去就被惊艳到了。

第二道前菜,高汤萝卜+日本鲍鱼,和烤鹌鹑腿。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这个鲍鱼了,一口直接吞掉,鲜得眉毛都要掉啦。

主菜之一,蒜香松茸带子意大利面。这个面真的太特别了,有蒜香味,有微微的辣味,香得不行,可以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意面没有之一,强烈推荐。

装在杯子里的,像一个小盆栽一样漂亮的提拉米苏。和普通提拉米苏不太一样,最top的饼干颗粒和香草会带来不一样的口感,层次感超丰富。

餐后赠送的消食酒,柠檬味的鸡尾酒,waiter会当你的面把它点上火焰,可以说是味觉视觉双重享受了。虽然被告知意大利人通常会一口饮尽这个酒,帮助消化和解腻,但我尝了一口酒精度还蛮高的,所以建议女生还是小口喝。

总的来说,食物很好吃,酒很好喝,餐厅氛围很好,维港的景色也很好,一切都刚刚好,我们就这样度过了非常高质量的三小时约会。回想了一下,上一次有这样完整的时间坐下来,从工作、朋友、生活聊到人生规划,大概是在一年前的马德里吧。

其实我在吃这件事上完全算不得什么专家,去过的米其林餐厅一只手都数得过来。但在我看来,偶尔去这样一个fine dining的餐厅,是爱情里必不可少的仪式感。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下,平时吃饭我们总是追求快一点,再快一点,点完单就催着上菜,还没吃完就急着买单,刚买完单就赶着叫车,好像再没有时间像刚谈恋爱时那样认真地约一次会。

好吃的食物自然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个环境,一个契机,可以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坐下来,在烛光夜色里,一边喝酒,一边敞开心扉聊天,你会再次意识到对面坐着的不仅是你的爱人,也是你最好的朋友。消费的不仅是是美食,更是一个过了很多年还能记得的体验。

【餐厅名】NOTTE

【地址】铜锣湾告士打道229-230号宇宙商业大厦10层

【电话】+852 27019828

一个文艺小众的街区

上一次去香港,简单逛了较为有名的日街、月街、星街,很多小设计师买手店,也有一些收获。这次和一个本地的朋友吃完饭,他问我想去哪,我说那要不再去一下日月星街吧。他说什么?太平山街?你也喜欢太平山街呀!

于是就这样,我去到了太平山街。

太平山街在上环附近,司机大叔一路往山上开,停在半山腰的一个街口:唔知你地去太平山街边度?呢度就系啦。

和日月星街一样,这里人很少,是车水马龙的香港难得的安静一隅,路边都是杂货铺和咖啡店。朋友是创业者,说他经常遇到想不通的时候,就一个人跑来这里,找地方坐着想事情,一坐就是大半天。

天气好又干净的城市,最适合在有露天座位的咖啡店坐着发呆了,什么也不做,只是看看来往的人群。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都和我朋友一样,在自己的城市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小角落?

很喜欢这间小书店,两层楼,书不算多,但看得出都是精心挑选过。门口还有一个可爱的箱子,放着免费赠送的旧书,大部分状况都很崭新。喜欢所有爱读书的城市。

太平山街全长只有300米,密集分布了很多可爱的小店,比如卖甜品和茶叶的 Teakha茶家 ,面包房 Po’s Atelier,卖古董家具的 inBetween …… 很轻松就可以在这里晃荡掉一个下午。逛腻了人山人海的香港,不如去这里喘口气吧。

一间帮你一键重启的冥想工作室

对于大部分不喜欢冥想的人来说,我觉得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,或者是没有正确的引导。否则,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冥想呢?在我看来,冥想和健身一样,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,internally和externally.

得知一个朋友最近开始在香港的一家meditation studio做冥想引导师,我便特意挪出了半天时间去上她的课。

这家工作室在熙熙攘攘的兰桂坊楼上,更能形成鲜明对比,好像是水泥森林里一小片柔软的土壤。工作室很小,安静温馨。

这里有提供不同类型的冥想课程,还有气功、满月、Reiki等不同主题。我上的这节是sound bath,有老师提供口头的引导,还有很治愈的玻璃钵声(就是敲钟)。整个过程大概45分钟,前半节课我的大脑还在活跃着,想着刚刚吃的饭见的人、接下来去哪、旁边的女生好像睡着了发出恼人的鼾声……大概是在课程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,我才彻底进入冥想状态,大脑开始放空。脑海里除了反复回响的钟声,一片空白。

好像是给大脑做了一个按摩,从放空的状态里醒过来,觉得好像精神了不少,思考的思路也更清晰了。下楼见朋友,说你怎么整个人看上去好开心的样子?我说因为我刚刚做完冥想。朋友表示非常感兴趣(朋友是个钢铁直男,所以不要有冥想很girly这样的误区),我们就聊起来冥想这件事。

朋友说他在Berkeley的时候选修philosophy,就有在课上讨论过冥想。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做一台电脑,冥想就是删掉一些垃圾、清空一部分内存,释放出更多RAM空间,才能进行更多信息处理。我挺赞同这样的说法。我们的大脑每天要process的信息实在太多了,如果不定期做一下清理,那么运行速度就会越来越慢。运动和spa是给你的身体做重启,冥想则是给你的大脑重启。我们成天被打鸡血,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慢下来,如何放松自己的身心。

冥想的作用也有大量科学证据支持,主要通过两方面发挥作用:一是神经,二是心理。神经调节主要表现在改变呼吸频率、能量代谢、脑电波和内分泌等神经指标;心理调节则主要表现在控制注意力,以及改变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。

但话又说回来,冥想的确不是一个很容易进入的状态,好的老师和好的引导也至关重要。这节课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,除了冥想引导师,她还是专业的瑜伽老师和营养搭配师,过着自己喜欢又擅长的生活方式,有着大部分香港人所没有的松弛状态。

冥想之后,身心都轻如燕的我

【工作室】Enhale

【地址】中环兰桂坊德己立街21号14层

__

对于香港,作为一个旅游观光者,我一向是不喜欢她的。她拥挤,嘈杂,昂贵,冷漠。每次来到香港,总是匆匆吃几顿饭、逛逛商场,买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,然后匆匆离开。

而这一次,我在不购物的过程中,反而找到了这座城市的新打开方式。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她,只是多了缓慢、文艺、治愈、轻松的另一面。无论是一顿精致可口的晚餐、一个慢悠悠的街区、还是一节在城市中心的冥想课,都是比买买买更持久和难忘的体验。

我想随着你对一座城市的慢慢深入,才会有机会去了解她这样吸引人的另一面,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。无论生活在哪里,希望我们都能永远保有这样的好奇心,不断地去开拓,那个我们还没有见过的世界。